食品行业怎样探寻双碳发展?QY球友会

2023-07-04 04:42: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倡导厉行节约背景下,农业、食品企业从过去满足食品安全要求QY球友会,发展到如今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零碳蔬菜”“零碳牛奶”“零碳工厂”等已成为“绿色食安”的最好佐证。

  “零碳食品”会不会成为消费趋势?农业、食品企业在碳减排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相关投入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推动全产业链实现“双碳”还需哪些努力?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绿色之路——食品行业探寻双碳发展”食安访谈间近期邀请来自研究机构和农业、食品产业的多位嘉宾,共叙食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QY球友会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农业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食物与自然资源部研究员张艳萍表示,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不仅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乡村振兴”“双碳战略”“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实践层面也取得较好成效。如何做好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等多目标协同,如何将碳效益纳入政策支持范畴等,是农业与食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待解之题。

  在张艳萍看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顶层设计方面,她认为,我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具体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乡村振兴促进法》《反食品浪费法》《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指导意见,则为农业和食品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

  在实践层面,农业投入品持续减量增效,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保持下降势头,利用率双双稳定在40%左右。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全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全链条循环利用,促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条。

  尽管食品产业绿色发展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均取得成效,但张艳萍认为,“双碳”战略的实施为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也提出新挑战。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追求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多目标的统一,如何做好多目标协同,需要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定科学碳目标,提供碳核算的工具和方法。”张艳萍说,“应推动碳效益纳入政策支持范畴。我们正在开展生态农场相关评价和研究,希望能为补贴机制优化提供支撑。”

  对于农业和食品行业如何达成“双碳”目标,张艳萍提出五点建议:首先是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跨部门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其次,推动农业和食品行业转型,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食物系统全链条各利益相关方的努力;再次,金融支持农业政策对企业转型非常重要;第四,建议加强农业和食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的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指标、关键参数,探索构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最后,农业和食品行业系统转型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涉及行业、范围广,应遴选集成创新低碳减排技术,并开展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认为,低碳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为加速绿色低碳进程,伊利联合全球43家合作伙伴启动“零碳联盟”,促进供应链间的低碳合作。“当企业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价值时,两者也会让企业收获更多支持与信赖,最终反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张轶鹏说。

  “零碳食品”成为热门词汇。2022年,伊利陆续推出“零碳娟姗牛奶”“零碳酸奶”“零碳有机奶粉”“零碳冰淇淋”,从原料到产品的获取、运输、生产、包装和废弃阶段,均完成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今年6月,伊利再次推出金典纯牛奶环保装亚运定制版产品,减少包装制作过程中的树木资源消耗。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说,这些低碳产品是伊利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必然之举。早在2007年,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绿色领导力”,并在2009年升级为伊利的“绿色产业链战略”。2022年4月8日,《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据张轶鹏介绍,目前伊利已取得全国首张电碳市场双认证的“绿电交易凭证”,有5款“零碳产品”、5个“零碳工厂”。截至2022年底,伊利有31家分(子)公司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伊利将“WISH共享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系”升级为“WISH2030金钥匙可持续发展体系”。不仅如此,伊利成为首家承诺和获批加入联合国《水行动议程》的中国企业,并获得行业首个“水足迹”认证。

  在张轶鹏看来,乳制品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要想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对行业来说挑战巨大。“乳业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进程离不开全球合作。”

  2022年,伊利联合43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启动行业首个“零碳联盟”,以促进供应链间的低碳合作。2023年1月10日,伊利集团召开首届全球合作伙伴零碳联盟峰会,11家供应商获得“伊利集团全球供应链低碳先锋”。

  不仅如此,伊利还集成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和安全、环境、能源、质量管理系统,搭建供应商碳排放数据收集信息化系统,计算准确率从95%提升至100%;对供应商进行一对一全程辅导,引领17家供应商完成低碳转型,预计年度减少碳排放量超5000吨。

  QY球友会

  “在下一个战略周期,我们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寻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产业链共赢。”张轶鹏透露,伊利正在大力推广种养一体化项目,目前覆盖近300座合作牧场,通过种植固碳能力强的紫花苜蓿、燕麦,推动牧场源头减碳增汇工作。

  碳减排成为众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板块,益海嘉里金龙鱼可持续发展总监崔新宇表示,实现碳减排目标需要做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的管理,需要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也需要制定相应行业标准,让行业有章可循。

  不少企业推出“零碳食品”助力可持续发展。作为粮油龙头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2022年在云南昆明建设第一个粮油食品碳中和工厂,生产零碳面粉,并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研发适度精准加工工艺,推出零反式脂肪油。

  崔新宇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有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零碳,但并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热点,还处于发展的阶段。

  益海嘉里金龙鱼已经连续两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全国主要的86个工厂加工基地里,已经有64家取得国家或省市级别的“绿色工厂”认证,其余22家将在未来3年之内争取实现“绿色工厂”认证。

  企业实行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崔新宇称,益海嘉里金龙鱼过去10年里,平均每年为节能减排投入的资金超2亿元。2022年,公司190多个节能减排项目花费2.2亿元,全年实现碳减排达到16.8万吨。

  不只是益海嘉里金龙鱼践行碳减排,其母公司丰益国际曾在第26届联合国世界气候大会期间联合全球最主要的11家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商共同发布倡议,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帮助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根据倡议,丰益国际2022年签署和递交了“科学碳目标倡议”,在2050年要实现净零排放。“这就要求我们在实实在在的不排放上做出明显成绩,而不仅仅是花钱买一些指标,综合抵消自己的碳排放。”崔新宇说。

  上下游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统计是管理难点和重点,崔新宇指出,“如果我们要管理好碳减排,就要做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的管理,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合作伙伴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评价体系和共同的目标来实现碳减排。”

  在崔新宇看来,头部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比如伊利推出的一款零碳奶粉,选用的是益海嘉里金龙鱼秦皇岛工厂生产的天然植物油,而益海嘉里金龙鱼负责把植物油碳中和认证报告提交给伊利,配合和支持伊利零碳产品的推广和问世。“我们这些企业能够在全产业链、在零碳问题上有共识,一起去努力,一定可以推动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崔新宇坦言,目前行业有一些乱象,有些企业的产品为蹭“零碳”热点制造假象,损坏了消费者对于真正零碳和低碳产品的信任。他建议,行业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政府、非政府组织能够参与到这些行业标准的制定,逐步形成体现社会共识的标准,让行业有章可循,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消费者低碳减排、反对餐饮浪费的理念正在养成。海底捞质量安全管理中心总监郭双喜认为,为加速绿色低碳进程,海底捞监督执行“光盘行动”、研发节能高效的智控系统,并推出相关环保产品,持续践行企业责任。同时,近几年来海底捞着手推进上游供应链低碳减排,并将在这条路上持续深入探索。

  2022年,海底捞研究将火锅地排风抽掉的沸热转变成茶水炉凉水预热的热能交换,既节省了燃气消耗,同时减少热气排放。据统计,海底捞全国门店每月在排气方面减少将近三分之一的耗量。郭双喜透露,在海底捞,类似的技术创新还体现在央厨、门店后厨处理、门店硬件设施等细微处。海底捞超90%的门店采用电磁炉加热,针对电能节约问题,海底捞开发出智能控制方式降低耗电。

  将库房进行可视化改造也是海底捞“食安”“减碳”齐推进的有效举措。据介绍QY球友会,通过合理规划库房分区及物料周转,让各类物料有明显定位、定量标识,提高库房使用效率,实现科学备货,减少过期浪费。

  郭双喜介绍,节能减排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苦练内功,还需要着手推进上游供应链低碳减排。“拿海底捞现在卖得比较火的牛蛙来讲,我们与供应商、农业大学专家一同探索如何缩短加工过程,并对蛙养殖过程中的废水做一些生物降解处理,对周边农户进行灌溉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不少来海底捞就餐的消费者都感受到过门店在宣传文明用餐、杜绝浪费方面的亮眼举措,比如,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半份菜,满份爱”“按需点,刚刚好”等标语,增强消费者反对食品浪费意识。

  考虑到不同就餐人数对食材需求的差距,海底捞的锅底特别设置成四宫格的形式。在海底捞门店,消费者点四宫格的占比约为50%,消费者就餐菜品中约80%为小份菜,郭双喜认为,这也为节能减排作出一定贡献。

  海底捞还推出相关环保产品,让消费者参与到低碳减排的社会公益行动中。2021年8月,海底捞上线沙棘锅。顾客每消费一整锅沙棘火锅,海底捞将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一棵沙棘树种植在“蚂蚁森林”,助力西北荒漠化治理工作。截至2021年9月,海底捞沙棘种植捐赠计划累计数量超过15万棵。

  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等方式,消费端、市场端的低碳减排理念、产出效果正逐渐向好,但实现上游供应链的低碳减排是食品、餐饮行业一大痛点。几年前,海底捞开始扶持一些核心、重要的食材供应商,郭双喜透露,从上游粮食种植开始践行低碳减排,通过海底捞团队的帮扶减少上游供应链环节的资源浪费。接下来,海底捞将持续、坚定地深入探索上游供应链的低碳减排。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