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QY球友会

2023-08-03 00:34:1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习回信勉励“模范空降兵连”全体官兵 弘扬光荣传统 苦练过硬本领 努力锻造敢打必胜的空降利刃

  《求是》杂志发表习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全系统外事工作培训倪虹出席开班式并讲线年金砖国家城镇化论坛在南非举办秦海翔出席论坛并发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会见阿尔及利亚住房、城市规划和城市部部长贝勒阿里比

  汇聚专家智慧“组组联动”推进宋寒松主持召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家调研座谈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结合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精准排查隐患严格监管执法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风险

  国际标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ISO 37187)立项成功

  建造国际一流场馆提供精细优质服务——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护航大运会纪实

  多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应对强降雨——落细落实防汛措施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提出继续深化调查研究着力抓好整改落实

  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城市治理新篇章——记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总队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31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和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先生,办公厅主任李晓龙先生,新闻发言人、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王胜军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出席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中宣部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介绍近十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我和我的几位同事将一起来回答大家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们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动员和指导全行业全系统广大职工干部,深学笃行、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大美城乡,促进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是我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十年,亿万百姓喜圆安居梦想。我们把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任务,努力为百姓安居托底。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惠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十年来,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这十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房地产市场规范程度不断提高的十年,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我们牢牢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动摇,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们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落细城市主体责任和省级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坚定不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十年,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2.2倍。住房品质逐步提升,新建住房质量更高、配套设施更全、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的十年,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我们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十年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0%,供水普及率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这十年,是我国乡村建设力度空前、乡村面貌发生巨变的十年。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深入落实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全国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6819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传统建筑52万栋,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这十年,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从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十年,中国建造持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我们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十年来,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牢固,建筑产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增加值达到8万亿元、占GDP的7%;吸纳就业超过5000万人。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造”展示了强大综合国力。

  这十年,成就非凡。这一切,根本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一切,凝聚了新时代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凝聚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城乡、同圆安居梦想的磅礴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奋力谱写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15年12月,时隔37年,我们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这次会议对于城市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国城市发展由此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十年。我们持续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全面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消除了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

  建筑业这十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增加值从3.69万亿元增加到8.0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5%以上,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万亿元,是2012年的2倍多。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5282.94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000多万人。

  建筑业这十年,发展效益大幅提升。工程设计、建造水平、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劳动者技能都在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个人47.3万元,比2012年提高近六成。装配式建筑、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初步形成。2021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7.4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的24.5%。

  建筑业这十年,建筑业有力支撑了基本民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显著改变了城乡面貌,便利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到2021年年底,线亿人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像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一批代表性工程,是建筑业转型发展成果的浓缩和展现,也是“中国建造”的最佳名片。

  刚才姜副部长在前面介绍中也提到,在脱贫攻坚战役当中,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贫困群众告别了四面漏风的泥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我们组织制定了适用性强的农村危房鉴定标准,明确了A、B、C、D四级农房判定标准。A级是安全的,B级是基本安全的,C级是局部危险的,D级是整体危险的,判定为C和D级的全部纳入危房改造。

  第一,深化体制改革,穿好“绣花线”。国家、省、市、县四级城市管理架构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城市管理监督局,各省(区、市)也明确了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市、县普遍实现机构综合设置。法规标准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技术标准》等颁布实施。我们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第二,注重科技赋能,磨好“绣花针”。全面启动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一张网”,建立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的新机制。国家平台、省平台“观全域、重指导、强监督”;市级平台“抓统筹、重实战、强考核”。上海、杭州、青岛等一些城市推动“一网统管”,初步实现了城市运行事项的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QY球友会、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

  第三,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练好“绣花功”。我们在全国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制定了《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还推广“721工作法”,用服务的手段解决70%的问题,用管理的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来兜底解决10%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抗击内涝、台风、暴雪等灾害中,城管队员勇担当、冲在前、作贡献。张桂凤等3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第四,护航城市运行,绘好“绣花图”。我们制定《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主要指标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标准测评体系。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着力治理背街小巷、广告牌匾、窨井盖等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建设燃气、供水、排水、供电、热力、桥梁等信息综合性监测系统,提高城市风险防控能力。

  谢谢您的提问。其实刚才姜副部长在开场介绍中讲到了过去十年我们住房建设发展的一些情况,包括一些成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应当说住房短缺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根据“七普”数据,在2020年,全国家庭户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向。他们希望居住的条件更舒适,环境也更优美,服务更加便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顺应群众的期待,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提高住房设计和建设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

  过去十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很快,住房,包括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比较大。讲到下一步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从增量看,应当说我们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每年新增上千万人口,相应的对城市的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就会带来大量的需求。从存量来看,我们的城市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更新改造等方面的任务量也很大。把城市建设的增量和存量加在一起,如果再加上我们的乡村建设,应当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规模。住房和城乡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多方协同,上下联动,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也包括刚才您提到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把这些任务完成好,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谢谢。

  一是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百姓安居托底。我们以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为重点,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条件、支付能力,研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报经国务院同意,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就是住房保障体系里面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了把好事办好,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金融、财税、土地等配套政策,也包括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确保让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能够真正受益。

  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让群众出棚进楼。2013年,棚户区改造进入了“快车道”,国家连续三年每年出台一个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性文件,对改造数量、配套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各部委密切配合,密集出台了金融支持、税费减免、资金补助、土地供应、专项债券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这十年来,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4300多万套,帮助了上亿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实现了安居乐居。

  三是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助圆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我们指导督促地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确定发展目标,建立基础制度,推动多方参与,落实支持政策,多主体、多渠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大约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将建设筹集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规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为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十年来,公租房运营管理不断加强,实物供给数量显著增加,货币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到2021年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通过公租房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解决了大量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这里给大家报几个数:保障了1176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508万60岁以上老年人QY球友会、71万残疾人、44万青年教师、26万优抚对象、23万环卫工人和公交司机。

  五是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帮助部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购买共有产权住房。2014年4月,我们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启动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2017年9月,深化试点。到2021年年底,北京市已累计筹集共有产权住房约8.3万套,上海市已经签约13.6万户。共有产权住房帮助居民以较低门槛拥有了产权住房,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提高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完善农房功能和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二是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四是全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五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乡村建设发展成果。谢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心系百姓安居冷暖,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个目标作为重要任务,全面部署,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完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成为社会共识。

  四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按照“管住不管死”的原则,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我们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做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一是坚持一个定位,也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做好房地产工作的根本遵循。二是健全两个体系,一个是住房市场体系,一个是住房保障体系,这两者缺一不可。三是努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四是完善人房地钱四个要素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

  谢谢你的提问。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余片,确定历史建筑5.95万处,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

  一是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形成系统保护格局。这个体系的概念,一个是时间轴,就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古代文明历史,包括近现代180年、中国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五个阶段进行梳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覆盖面,叫应划尽划、应保尽保。这个概念现在明确提出来了,以前是做了很多。去年8月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还有街区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形成系统保护的格局。

  二是坚持以用促保。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大多数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砖木也好、木结构也好,这房子你越不用,就越容易衰败。所以,一方面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另一方面怎么利用好这些文化遗存,这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鼓励各地采取以用促保,通过微改造“绣花”功夫,让历史文化资源用起来、活起来。一方面保护好文化遗存,另一方面也改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生活不便的问题。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改造现在成了“网红”地。

  一是通过绿色建筑让建筑产业变大。目前,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从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2021年城镇当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了84%,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了2.5万个。目前,2134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了认证标识,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建筑产业链拉长变宽。

  谢谢你的提问,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应当说,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在上海率先建立,是伴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而产生的。这项制度是一项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创建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制度。应当说,过去十年,这项制度稳步发展,惠及群体逐步扩大,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保障基本住房功能日益凸显。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这十年。

  第一句,涓涓细流、百川入海,汇集资金为安居。过去十年,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实缴人数从1.02亿人增长至1.64亿人,缴存总额从5万亿元增长到22.5万亿元,缴存余额从2.68万亿元增长到8.18万亿元。去年缴存职工中,非公有制缴存单位职工占比达到52.1%。同时,100多万灵活就业人员也参与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我们也支持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

  第二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便利服务暖人心。我们支持租房与购房“双翼齐飞”,帮助群众解决基本住房问题。过去十年,全国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12.44万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0.28万亿元、2736万笔,其中首套住房贷款笔数超过80%。全国341个设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成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跨省通办”“不见面办”“全天候办”。全国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平台也上线运行,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范围内“账随人走,钱随账走”。我们已经累计办理了419万笔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业务,金额超过1000亿元。去年5月,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上线多万缴存人提供了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查询服务。

  第三句,防范风险、阳光运行,守好职工钱袋子。我们以“互联网+监管”模式,完善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了线上实时动态监管,构筑起了内部风控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线上发现问题和线下核查处置相衔接的风险防控“铜墙铁壁”。2015年以来,我们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每年都向社会发布上一年度全国住房公积金“账本”,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披露辖区内住房公积金年度账单。QY球友会QY球友会QY球友会

搜索

网站地图